4月10日,宁波市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在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举行。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励宇辉,工业设计研究所赵建国、王萍,艺术与科技设计研究所白晓霞、康欣、鲍圆洋、甘莉、江彬,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吴珊珊、范俊杰老师等分赴宁海县各乡镇、街道考察对接,了解乡村发展需求及难点,努力为乡村振兴作出设计贡献。

励宇辉老师代表设计学院参加了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专委会活动。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于4月10日正式成立。据介绍,联盟将整合宁波高校资源和学科优势,设立乡村治理、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文艺、乡村销售和乡村教培等6个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推动科技转化、人才下沉和治理创新。

赵建国老师带队走访了茶院镇,茶院镇党委委员王晓晓陪同大家参观了许家山石头古村,双方就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石头古村建筑风貌别具一格,极具旅游价值,但在运营方面较为薄弱。老师们提出,校地双方可合作加强活动策划,丰富旅游内容,吸引游客长时间驻留,带动景区消费旺盛、村民增收致富。

江彬老师带队走访了跃龙街道,跃龙街道党委委员严颖颖与老师们座谈交流。随后,当地乡村振兴项目联系人娄绍琦带老师们参观了下枫槎村文化礼堂及艺术乡建成果。当地艺术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可持续运行的难题。老师们提出,实现设计风格与当地场域的在地性融合,让二者相得益彰,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探索可持续的运行模式,确保乡村振兴项目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来,更是关乎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双方期待进一步交流合作,共同破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难题。

白晓霞老师带队走访了强蛟镇、桥头胡街道。在强蛟镇,团队走访了海洋博物馆,与强蛟镇党委副书记王贺松就渔文化传承与产业转型展开深度交流。当地村民对传统渔业依赖度下降,亟需探索“渔旅融合”新路径。老师们提出,推动渔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孵化非遗文旅产业链结合,并通过电商赋能重塑传统经销模式。团队随后赴桥头胡街道实地考察“汶溪翠谷共富基地”。当地近年来通过党建联建引入民建资源,盘活闲置农耕用地,打造智能农业与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老师们建议,可结合农业数字化实验室,提升文化传播效能。
范俊杰老师走访了黄坛镇,同该镇乡村振兴项目联系人朱灵芝就项目需求和团队专长进行交流,随后一同前往金家岙村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就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活动,学院与宁海县各乡镇、街道建立了联系渠道,将深化校地交流对接,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落到实处,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