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联合校汉服社、书画社、骑行社、大益爱心茶室社等多个社团举办的《建筑学营造实践》课程成果展在南教学楼大厅开幕。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峰、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周璟璟、思政副主管石文媛、团委书记周鑫磊等出席展览开幕式。课程指导教师吴珊珊、范俊杰以及建筑学专业学生与社团成员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1 参加活动师生合影
图2 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峰致辞
《建筑学营造实践》课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加深对建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亲手搭建,学生们能够从零开始,体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从构思草图到模型制作,从材料选择到施工技术,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建筑学知识的一次实际应用和验证。
2024年的《建筑学营造实践》课程以“校园社团空间营造”为主题,以小尺度构建物激活空间,丰富校园活动,展现建筑学子风采。课程要求学生根据调研观察,在校园内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设计与营造,满足学校社团活动的教育、展示、休闲、观赏、互动等需求。以本次营造搭建课程为媒介,点燃同学们在建筑艺术上的热情,不断探索,营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空间。
在这个夏天即将结束之时,建筑学21级的同学携艺术薪火,放飞想象,以六栋别具一格的建筑带来了一次视觉盛宴。每一栋建筑都为其特定的社团提供了一个可以休憩,可以活动交流的空间。在观赏途中,或能一睹书法社成员泼墨如雨、笔下生花;或能瞧见茶艺社成员茶思欧坐;又或是看见古风社的高雅不俗……
图3 景巷丛生
图4 无量山
图5 墨方
图6 墨韵
图7 Hello,let’s talk
图8 序列静息
1号作品——景巷丛生
“景巷丛生”营造了一个可以互动参观的月亮门古风建筑,为汉服社以及师生提供拍照打卡的场所。展览当天,小组请到老师和古风社成员在建筑里互动拍照,现场其乐融融,建筑也获得了师生们的认可和喜爱。这次搭建实践不仅增强了小组成员对建筑空间、结构和美学的感知,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组长 建筑211沈居恩
(小组成员:沈居恩、于紫卓、王佳炜、孙樱珠、陈泓霖、屠程鑫、黄成国、张毅炜、王浩权、李世骞)
图9 1号作品——景巷丛生
2号作品——无量山
“无量山”与大益爱心茶室社团联动,旨在建立一个供茶室使用的室外活动空间,摒弃了以往的矩形框架设计,采用三角框架结构,使自身的搭建更具稳定性,同时利用角码、木工钉等进行连接,最后在框架上加上了布料进行装饰,起到遮阳作用。选用较为素雅的布料,与茶文化相呼应,在建筑内部摆上桌椅,将茶具摆放整齐,供大家入座,茶室成员进行泡茶的活动,更具诗意,美感。
——组长 建筑211姚佳
(小组成员:潘健强、姚佳、李碧茹、彭秋语、张云浩、陈林、杨磊、黄祎玮、朱予赫、胡卿荣)
图10 2号作品——无量山
3号作品——墨方
“墨方”是建筑学与书法社合作的成果。设计旨在为书画作品提供一个适宜的展览空间,确保作品的可见性和保护性。装置的设计与书画作品相得益彰,创造一个和谐、吸引人的视觉环境。本作品集观赏性和互动性于一体,以正方形为主体的外环,内置一张书法桌,注入互动元素,观赏者可在内作画,外动内静,增添空间趣味性。三面展示书法作品,制造出卷轴的效果。上方通过斜木杆支撑,白纱布迎风遮盖,制造光影效果的同时,对内部空间进行一定的自然保护。
——组长 建筑211童爽
(小组成员:童爽、张宏杰、魏千越、刘晴、闫轩喆、俞添乐、郑棋予、孙哲、赵任驰、李志轩)
图11 3号作品——墨方
4号作品——墨韵
“墨韵”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的意象。建筑形态提取自鲁班锁,是由两个木框架相扣而成。构成木架的梁采用了榫卯的工艺,构成木架的柱子采取多根木材合并,四个一组构成主柱,两个一组构成边柱,顶上的纱布取自铺开的宣纸,作品最中心是一块供人休息的木平台与竹子构成的装饰墙,在空间上有一个围合的效果。功能上,搭建可以作为一个休息的场景,也可以为社团提供展览的空间。
——组长 建筑212倪锦钡
(小组成员:沈乐瑶、沈妍、汪明琦、倪锦钡、周泽坤、徐家亮、陈忠喜、陈星延、许涛)
图12 4号作品——墨韵
5号作品——Hello,let’s talk
在随园的一角,小径两旁,打造一个以“校”字为灵感的交流空间—“学校之初是棵树”,在树木下交流。作品以木材和PVC磨砂片构建了一个半围合的搭建小品,旨在重现树下交流的温馨场景。这个空间不仅提供了一个让人停留的场所,更是一个促进社交互动的平台。与场地内的石凳、路径互动,并将自然元素如落叶、树,融入设计,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个既现代又富有自然气息的交流环境,吸引人们在此穿行、相遇,开启对话:“Hello,let’s talk.”
——组长 建筑212张文洁
(小组成员:潘唯一、张文洁、郑卓佳、陈易凡、汪迈渐、金国民、李正红、金江涛、赵家镠)
图13 5号作品——Hello,let’s talk
6号作品——序列静息
“序列静息”意为一个有秩序的休憩场所,搭建的场地位于校园竺园内,设计之初的灵感来源于自行车辐条,旨在运用有秩序的木条交错对现有的室外空间进行干预,达到激活竺园闲置空间的效果。作品提倡一种无意识的社交概念,因此孵化了一个这样的交流平台,同时得益于结构上的设计,交流平台也可以是骑行的驿站,开放式的空间内设有座椅,为来往的陌生人提供一个联系的纽带,天然木材融入自然的环境中,为校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交流互动空间。
——组长 建筑212邵侠策
(小组成员:虞靖雯、陈泓逸、胡天源、周斌、胡寻越、蔡霄鹏、王雪成、邵侠策、洪睿杰)
图14 6号作品——序列静息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激发了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展望未来,设计学院将持续强化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模式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能力。
图15 营造作品导览图